西安事变:
和中国的转折点
研究摘要
Michael North 和 Xiaofang Zhou North
周恩来和平研究院联合创始人
2023 年 4 月在南开大学发表
西安事变的意义在中国和世界上还没有被完全理解。
本文分析了长征之后西安事变前夕发生的事件。它研究了两位校长之间的关系:周恩来和蒋介石,以及他们多年前在黄埔军校的共同历史。
20世纪20年代,两个年轻的、有才华的、爱国的中国人,在他们年轻时的理想主义中相互认识,如何在晚年成为如此死敌,为新中国的灵魂而战?为什么周选择了团结自卫的道路,而蒋却选择了分裂合作的道路?他们的路径后来又是如何汇合的?
从他们在学院到 1936年,这两个人的实力和成就都在增长。蒋介石在年轻的红军中追捕他的前同事周恩来和他的同胞。本文研究了他们的竞争是如何发展的,它如何体现了中国内战和日本占领的可怕冲突,最终导致长征——以及后来的红军俘虏蒋介石将军。
周恩来迅速从南京赶到西安,与他的前同事对质,并阻止了他可能被处决的可能性。他们坐下来谈了几天。他代表年轻的中华民族寻求团结;他寻求理解与和平,而不是复仇。
这两个有权势的人之间为期两周的对话发生了什么?说了什么,讨论了什么,讨论是如何发展的,结论是什么?在西安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其他参与方,我们可以记录哪些回忆?
我们知道:在西安事变之前,中国因内部分裂和外国占领而四分五裂。此后,中国走上了道路,并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天南门上空的讲台上达到了顶峰。之后,他成为一名国内外外交官,以及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。
周的两张著名照片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拍摄的;第一张,在西安事变之前,表现出他受过创伤,紧张,留着胡须,目光远眺一千里。第二张照片是在西安事变几个月后拍摄的,照片中的周安然平静,胡子刮得干干净净,一副发自内心的神情。西安发生了什么,导致了这种转变?
本文将深入探究这两张照片所暗示的谜团。
最后:1936 年周蒋摊牌的影响至今仍在回响,表现在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冲突中。我们知道,周恩来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说:“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台湾的朋友。”
周恩来在 1936 年指挥西安改造的方式,对今天的斗争是否有一种洞察力的种子,可以为解决近 90 年后的今天的挑战提供指导?本文将与研究周恩来历史的著名学者探讨这一观点。
完整的故事还没有写完。周恩来的完整遗产还有待了解。本文将为这一认识作出贡献,提出新的问题,为进一步的探究和研究奠定基础,使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周恩来。